登录  |  注册

第七代伊兰特让靠空间霸榜的轩逸坐立不安

作者:综合报道 来源:汽车焦点
4283 0
2020-12-16

  【汽车焦点 快讯

  纵观国内汽车消费市场,大空间、高舒适性已经成为家轿产品发展的趋势与共识,热销的产品不仅空间要满足全家出行所需,座舱也要能带给家人舒适的乘坐体验。在这一市场,“移动沙发”日产轩逸因为不错的空间和舒适性而受到追捧,第七代伊兰特的“头等舱”同样来势汹汹,到底谁才是家轿的舒适之选?

  两款车型都刚换代不久,第七代伊兰特基于现代汽车第三代技术平台i-GMP打造,在车身空间和舒适性营造上都进行了全面革新,驾乘体验领先同级;日产轩逸基于CMF平台打造,延续了一贯的空间和舒适性优势。一直以来第七代伊兰特都给人颜值派和操控流的印象,而日产轩逸则才是舒适性的代表,事实到底是否如此?今天我们就来详细对比一探究竟。

  空间对比 第七代伊兰特真正“越级”

  与西方人手一车不同,中国大多以家庭为单位进行购车,所以“大”也成为国人购车的基本需求。什么样的车才能称为大空间呢?其实我们不能只关注车身尺寸,车辆的空间设计更加重要,像有些车型尺寸很大空间却很逼仄。那么同为A级车的第七代伊兰特和轩逸谁更有优势?

  通过车身尺寸对比可以发现,第七代伊兰特和轩逸车身尺寸都属于同级别领先水平,不过更长的车长和轴距让第七代伊兰特车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得益于第三代平台i-GMP对车身结构的优化设计,第七代伊兰特的车身高度、车厢地板及座椅位置得以下调,最大限度保持了地板的平整,同时头部的空间也更充裕。轩逸通过大倾角座椅设计同样获得不错的头部空间,不过长途旅行的话腰恐怕会比较累。

  在储物空间上,两款车型均能满足日常所需,不过第七代伊兰特后排空间支持6:4折叠,可以大幅度增加装载能力,像滑雪季可以轻松装下两米多的滑雪板,偶尔拿来应急装个大家电也不是问题,应用场景更加丰富。同时,第七代伊兰特后备厢还采用了更高级别车型才有的感应开启,这种比较酷炫的设计显然会受到年轻人的欢迎。

  动态对比 第三代技术平台i-GMP铸就舒适内核

  很多人对于汽车的舒适性存在一种误区,认为舒适就是坐着舒服的大沙发座椅,软性包裹的内饰。其实不然,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很多高级别车型在过减震带时车内的震感很小,行驶也更加平稳,这都是由底盘和车身构造决定的。车身架构设计是车辆行驶中动态舒适性的基础,那么第七代伊兰特与轩逸的体验又如何呢?

  在日常行驶中遇到的减速带和坑洼路面,轩逸通过座椅来缓冲车辆颠簸带来的不适感。而第七代伊兰特底盘经过精心调校,通过改变后减震器的安装角度,将原来向前倾斜的减震器设置成接近垂直的角度,在遇到颠簸路况时可以有效过滤车身的振动,显著提升车内乘客的乘坐舒适性。

  对于车内噪声的抑制,第七代伊兰特创新性地采用“#”型前副车架,将车身负荷分散到前/后装配支架上,不仅提高了构件强度,也进一步改善了噪声、振动问题,即使跑高速也可以很好地抑制车内噪声,最大化地为驾乘者提供更静谧舒适的车内环境。轩逸则采用隔音材料打造安静的车内环境,在车辆高速行驶下产生的共振噪音就有点无能为力。

  座舱对比 第七代伊兰特打造头等舱

  随着汽车与我们生活越来越紧密的结合,座舱作为人车交互的接口也开始承载舒适之外的更多功能,满足车内多种场景下的需求。在这方面两款车采用了不同的路线,轩逸保持了一贯中庸的风格,注重舒适性的打造;第七代伊兰特则风格激进,针对年轻人喜欢的科技和智能做了大量优化。

  轩逸风格内饰设计偏向保守,在大屏横行的时代依然坚持8英寸的中控液晶显示屏,座椅配有腰部支撑,无论驾驶还是乘坐都比较舒适,无愧“大沙发”之称。无论内饰搭配还是座舱整体设计都中规中矩,可能更适合追求低调沉稳的用户。

  第七代伊兰特车内则是满满的未来感,沉浸式座舱以驾驶者为中心设计,主驾驶位置采用同级独有的包裹式设计,绝对是驾驶者的最爱。对于后排乘客,不仅提供后排中央头枕,还能够上下调节,让后排中间的乘客也能坐得很舒服。双10.25英寸智慧连体屏多了一份时尚与科技,进行车载导航或者看个视频效果也更好。

  在车内细节功能上,两车均提供了车内氛围灯、带空气净化功能空调等舒适性配置,可以满足大多数日常出行场景。不过第七代伊兰特在细节上处理的更加贴心,像氛围灯支持64种颜色、10种亮度,还可以和驾驶模式、QQ音乐联动,在即将到来的圣诞夜可以轻松搞定一个浪漫的约会。此外,第七代伊兰特还提供无线充电、健康关怀等功能,在细节上打造“头等舱”一样的极致体验。

  总结: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以舒适著称的轩逸在空间和舒适性方面都可圈可点,适合追求沉稳低调的用户,第七代伊兰特则以更具科技感的舒适体验迎合年轻消费者。一亮相靠颜值圈粉无数,上市首月就销量破万,空间和舒适性上也全面领先,第七代伊兰特在年轻消费者日益占据主流的今天,还会给轩逸带来更大的压力。

分享到:
陆志和 陆志和

作品5058

有新度才会有高度,有高度才会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