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车展群访广汽集团高层 解读“广汽哲学”
【汽车焦点 访谈】
2018年4月25日,第十五届北京车展在顺义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举行,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广汽乘用车总经理郁俊、广汽研究院院长王秋景和广汽新能源总经理古惠南在E1馆广汽展台,接受媒体群访。以下为访谈的主要内容:
记者:我问一下冯总,移动出行是这次车展的主旋律,很多车企提出这个概念,广汽集团作为一个集团层面怎么理解移动出行?未来在转型升级的浪潮中有哪些具体的举措呢?
冯兴亚:感谢您的提问。首先,非常欢迎、非常感谢大家在这么忙的车展期间前来参加广汽群访的环节,应该说移动出行是一个热点的话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移动出行有了可能,而且低成本的移动出行成为可能。从现在来看,移动出行的发展应该说它的前途还是非常好的。作为厂商来讲,传统来讲,我们是造汽车的,作为汽车来讲也是移动出行的载体。现在来看仅仅销售移动出行的产品是不够的,去年广汽新的发展战略发布的时候,定位广汽成为“移动生活价值创造者,移动出行服务提供者”,这么一个新的定位,有以下几个层次:
首先,是广汽自身,我们不但要生产汽车,而且要主动的融入移动出行服务的提供,在这一点上,大圣车服的设立也是举措之一。我们马上还要在移动出行上有新的举措,现在还不是发布的时间,广汽要主动在移动出行上做行动。
第二,是要主动和移动出行公司进行深度战略合作,就在昨天,我们和滴滴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层面非常多。以前广汽是滴滴的小股东,但是合作的深度上,老实说需要拓展,这次我们和滴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后,包括移动共享出行车辆的定制,联合设计、联合开发广汽制造,包括客户服务环节、大数据应用管理和服务客户、售后服务市场服务的提供,有很多可以合作的点,和移动出行公司开展深入合作也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总的来看,随着未来的发展,特别是未来无人驾驶汽车的出现,一旦出现无人驾驶汽车,未来移动出行的成本将会有很大的变化。现在移动出行里面人工成本会占到60%以上,一个司机按五年来算,每年五六万块钱还是需要的,那就是30万左右的成本。但是一辆车其实才十几万块钱,主要的成本构成是人工成本,下一步有无人驾驶出行,那就意味着出行成本会降低50%到60%。在这种情况下,有更多对价格比较敏感的消费者,就能够进入到移动出行的领域,移动出行的使用用户群体会成倍的增长。
随着使用成本的增加,比如说车位,这一点在北京体会比较深,北上广都是这样的,其他小城市以后也是这样的,车位成本的提高,消费者购买拥有汽车的成本就升高了,也有一部分人转向了共享出行的使用者。我对这个前途非常看好,广汽也是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以及组织上的准备,来进行战略合作,介入到移动出行的行列。谢谢大家。
记者:我想这个问题提给郁总,今天下午广汽乘用车也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一款新车GM6,在去年开始就了解到,广汽乘用车一直有“三8”战略,包括轿车体系、SUV体系、MPV体系,进入今年之后,SUV的增速已经明显放缓,对广汽乘用车来讲也进入新的阶段,产品系列越来越丰富,同时也是一种考验。您看来,广汽乘用车未来产品布局上如何才能健康发展?您的目标是什么?谢谢。
郁俊:谢谢您的提问。正如您说的,广汽传祺从成立开始就设定了“品质优先、创新驱动”,从中高端切入这么一条发展路径,这十年以来一直坚持这样的方向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企业近六年复合增长率超过85%,我们不断的推出新产品,这些产品深得消费者的喜爱。
非常重要的原因,一是坚持品质优先,每个员工的理念贯穿到每个领域,使得品质方面取得优势。二是我们一直非常注重品牌建设,从刚开始重视中高端介入,我们品牌力继续向上,你刚才提到的“三8”战略,也获得了成功,我们是率先在各个自主品牌里面完成在SUV、MPV以及轿车领域C级车布局的车企,我们的GS8在去年销量超过了10万台,可以说能够与合资企业正面竞争。去年年底推出的GM8,目前已累计超过1万台,我们推出的车型中,有80%销量是20万台以上的,这说明品牌向上取得很好的成效。
正如您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整个中国自主品牌也进入洗牌的阶段,我们也是在继续考虑今后的发展规划,包括产品规划、古总这边新能源的整体产品规划,我们已经明确了到2025年的发展规划,并朝着这个方向继续推进,希望把每款产品都打造成精品,每款产品通过我们对市场消费者的洞察,都可以精准的布局,很好的投入市场。
举个例子,GM8投入市场之前,我们做了广泛地市场调研。我们发现,合资企业MPV的产品价格主要集中在20万以上,自主品牌的MPV产品主要集中在15万以下,15万到25万之间,有一个很好的市场空缺。GM8借助品牌力、积累的品质口碑,投入这个市场,迅速获得消费者的喜爱,我们每款产品投入市场之前都会做周密的市场计划,做好相关的布局。我们希望到2020年短期目标,产销能够达到100万台,包括我们的新能源,希望经过我们的努力能够成为中国汽车的领导品牌。更长远的愿景,我们希望把广汽传祺打造成为世界级的品牌,全球化的企业。谢谢。
记者:我有一个问题问王院长,最近国家其实已经鼓励咱们各地结合实际进行智能网联汽车的道路测试,不知道现在广汽研究院在这方面的工作进行的怎么样?如何看待各大车企和BAT科技公司之间的合作?
王秋景:说起最近工信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的《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我还真有点兴奋。首先,兴奋在哪儿?兴奋不是在具体的技术上,而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中国在领先的试验规范、试验标准领域,是全球最开放、最领先的,对这一点我特别兴奋。在中国发布规范之前,美国是最开放、最先进的汽车市场,但范围也只是在几个州,局部的地区。现在中国发布这个规范以后,全国各个省会级城市和计划单列市都有权力去制定无人驾驶试验规范,无人驾驶汽车或者智能网联汽车本来就有很好的发展势头,我相信这个规范的发布将更加有利的支持、支撑中国无人驾驶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发展速度的提升。
至于广汽的无人驾驶汽车,应该说我们在国内,至少在自主品牌里面,我们的研究还是比较领先的,起步也比较早,目前技术也是比较领先的。最早在2013年,我们广汽集团参加底特律车展时,就展示了我们无人驾驶的试验车。经过这么几年发展,可以说在很多技术上,在自主品牌领域,我们处于比较领先的位置。去年我们参加了国内两个无人车大赛,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17年11月,广汽无人驾驶汽车WITSTAR II在“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中获总成绩第二名,与西安交通大学联合研发的“发现号”获得第一名,这次大赛的前两名都被我们包揽了。目前在无人驾驶这个领域,我们在所有的技术领域都已经有比较完整的布局,也形成了大约500人的研发团队,负责无人驾驶智能网联汽车研发工作。
讲到示范运行,我们也在积极的推进,目前广汽已经获批重庆市首批自动驾驶测试车辆牌照。另外,我们也将争取在美国加州拿测试牌照。在广州地区,我们积极的跟政府合作,能够开放在研究院内部,番禺汽车城以及南沙两个区之间的高速公路上去建设无人驾驶的示范运行,这些工作都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当中。我相信再过几年,这方面成果就会向市场推出。我们目前计划在2020年的上半年,向市场推出高速公路的L3级的无人驾驶汽车,包括自动泊车功能。
记者:我的问题提给古总,目前咱们在北京主要销售新能源汽车,广汽新能源现在在新能源市场有什么的竞争优势?未来有怎样的重点突破?
古惠南:谢谢。广汽新能源的GE3去年底进入北京市场,开了一个好局,我们在北京也有广汽新能源“25hours”体验中心,也形成了一定的业界影响力,在北京市场也感谢大家。广汽新能源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些优势,广汽新能源公司秉承了广汽集团多年的造车经验,同时也积累了十多年来自主品牌在研发、制造方方面面的优势,所成立的新能源公司。
目前广汽新能源的优势有几点:第一,全球研发方面,依托于王院长所带领的广汽研究院打造的全球研发网;第二,广汽生产方式,所保障的质量和生产制造能力;第三,我们已经打造了全球供应链的体系,包括现在展开的与腾讯、华为等等横向展开的配套体系;第四,现在正在打造全新的销售、服务生态链。刚才我提到广汽新能源的“25hours”体验中心,就是我们要打造的一个全新的服务生态链。明天我们的发布会上,也会发布线上的APP,通过APP来线上打通线下25小时体验馆,打造全新的模式。总体来说,广汽新能源现在已经拥有了一些优势。
至于产品方面,我们现在已经拥有自己的独有技术,可以简单说一下。广汽这些年是最早自己搞网联技术,传祺早期就推出了T-BOX,叫做智慧传祺。不过智慧这个词概念比较大,消费者不容易理解。如果当时我们打“互联网传祺”的话,大家可能第一个想到就是我们。所以我们在车载网联技术方面方面是比较早的。另外,大家现在特别关心的电池、电控,我们也拥有自己的独有技术,电池控制技术是我们自主研发的,G-MC机电耦合系统、动力总成我们也是非常先进的。
目前我们是国内第一家采用G-MC机电耦合系统的,这套系统不仅用在插电混合系统,也可以用在其他混动产品上,这是非常先进的技术。现在我们已经拥有了这些技术的整车集成能力,这是我们的优势方面。我们推出纯电动GE3采用专属平台打造,跟汽油车改造有较大区别,GE3有很多独特的优势,特别是均衡的人机工程,打造出最均衡的、最人性化的车型,把纯电动汽车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我个人认为,GE3在目前的市场上,是一款最好的新能源车,是最有代表性的一款车。以上是产品方面。
在插电方面,除了刚才说到的发动机以及机电耦合系统,目前我们的插电也是世界领先技术。
记者:广汽对于进入美国市场有非常详尽的打算,请问最近特朗普有关贸易战,对中国的企业不是很友好的论调,对广汽进入美国市场有什么影响?广汽会有什么样的应对措施?
冯兴亚:您刚才讲的这个问题,对我们来讲,确实是一个新的问题,我们最早计划进入美国市场,是因为美国市场非常成熟,也非常开放,法规体系也比较健全。我们愿意在美国市场推出我们的产品,接受最严苛的市场考验。但是老实说,我们没有想到会接受这种考验,这是没想到的。如果真是像美方宣布的,关税从4%增加到25%的话,那对我们真的是有很大影响,增加21%的税收,复合计算的话,整体的成本和架构增长,成本的负担增长不止21%。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确实要重新对原有产品的竞争力,项目的收益性做出一些研究,不瞒大家讲,我们现在已经正在对进入美国市场的办法、策略进行研究,最近关税还没有最后定下来,不敢讲是真的还是假的,如果是事实的话,调整的幅度还是比较大的。
另外,这点也给了我们一些启发,因为有些政治因素判断,一个企业在微观环境里,掌握自己的命运相对来讲还是好掌握,掌握宏观的命运确实难以把控,这也会提醒我们在进入美国市场的时候,采取更加谨慎的决策,留有余地的决策,包括项目收益上利用适当的谨慎原则来制定。我们在美国市场进入上,各项前期准备工作目前没有停下来,仍在按计划继续工作,包括产品的开发、针对消费者的调研、消费渠道的安排,这些都没有停下来。
记者:我有一个问题问一下郁总,关于人的问题。刚才冯总和曾总在发布会台上讲了,我们广汽的宗旨是培养人才,我们在海外的布局,以及人才培养现在情况如何?尤其在海外这一块,人才队伍建设现在情况怎么样?
郁俊:谢谢您的提问。我们都知道,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在竞争激烈的自主品牌市场里面,企业的人才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关乎到这个企业未来发展,保持持续竞争力的重要一环,所以广汽乘用车成立一开始,就一直非常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广汽一直非常明确要集全集团之力发展自主品牌事业,广汽上下对传祺这个项目非常重视跟支持。集团各个成熟的主机厂以及其他的企业,每年也有人才资源不断地输送到传祺,帮助传祺发展。
这几年随着传祺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提升,也加上我们公司的经营业绩改善,员工福利不断的提升,同时我们也为员工提供有竞争力的,跟上企业发展步伐的薪酬福利水平,使得传祺现在在国内招揽优秀人才方面,也有了更高的吸引力。目前我们也在全国优秀的高校里面,每年持续的吸收导入大批优秀人才。
我们也在广汽集团的主导下,积极在全球招募人才,也先后参加了广汽集团主导的在北美的两次招聘,此外,我们自己也去日本招聘了一批退休工程师,现在的首席质量官都是原来在合资企业里面的质量最高代表。接下来,今年我们也会参加集团组织的去欧洲的人才招聘工作,此外,我们也在积极推进自主品牌在海外的高级人才招聘。
企业还是要有一个自身的人才培养发展的机制,我们非常注重这一点,在公司里面建立了丰富多样的培训体制,让全体员工都有途径接受培训,我们也支持员工参加自主培训,并提供费用以及时间上的支持。此外,我们针对班组长、科长、部长有不同的培训机制,今年也会继续在北大、清华设立培训机制。我们还考虑人才全球化的问题,在集团支持下,我们会在美国、英国分别设立两个培训基地,让我们高级管理人才每年可以去充电,以及开拓视野。这些工作我们也将持续推进下去,希望能够建立一个学习型的组织,让我们的公司员工可以跟随公司发展的步伐不断成长,来超越企业发展的需要。
另外,我们未来还会在公司附近,也就是广汽智能网联新能源产业园里面建一所广汽大学,那里面会有我们的传祺学院。
记者:请问一下冯总,今天发布的企业文化战略,与去年品牌战略有什么联系?在品牌与文化双引擎下,如何助推我们集团更好发展?
冯兴亚:谢谢你的提问,刚才大家也参加了我们的发布会,其实广汽集团这次发布会上重点是发布了我们新的企业文化战略理念,叫“广汽哲学”,企业文化和企业战略之间的关系,我觉得战略是一个方向,是它的奋斗目标,企业文化是战略实施重要的支撑。一个没有文化的企业,这个文化不是讲的知识,不是讲的技能,重点讲的是人的思维逻辑和人的行为准则。
什么叫文化?企业无意当中,每一个人无意当中表现出来的行为,当在做一个事情和不能做一个事情的时候,你本能闪现出的这种想法就是文化,实际上是一种潜意识的。但是,作为一个企业不能自发的让每个人都这么去做自己的行为,我们要通过文化的建设来引领、来激发人的内生动力,把人的行为引导到团结、挑战,不断的改善,增加团队精神,勇于创新、勇于超越自我,这么一种新的符合企业发展愿景,有利于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这么一个思想。因此,在广汽发展的20年过程当中,我们对企业文化的建设,一直是非常重视的,这一次又按照去年发布的战略规划重新做了梳理,并于今天正式发布了。我们的口号叫做“创无止境 心有未来”,面对新的挑战,心中存有对未来的美好愿景,未来移动生活蓝图的向往,来对我们的工作实时创新,无止境的创新,不断的改善,不断的挑战自我。
接下来,我们还会有很多企业文化精神的具体活动。我在企业工作这么多年,有人问我说,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说是技术,有人说是产品,有人说是你的管理方式。以精益生产为代表的广汽生产方式,在广汽品牌的建立、在可靠性的提升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认为这都不是根本,根本其实是企业文化,企业内部的人在用什么样的方式想事,在用什么样的方式做事,在用什么样的方式团结和周围同事一起完成既定目标,这些我认为才是根本。其他东西都是可以创造的,技术可以是创造的,生产方式是可以开发出来的,是可以完善、是可以建立的,产品也是可以研发出来的,内生的动力、潜意识的动力,这不是简单的就可以做出来的。谢谢大家。
记者:我问一下古总,有一句话叫“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我们广汽新能源新提出了“更聪明的陪伴”,这个“更聪明的陪伴”怎么理解?
古惠南:我们本来是明天正式发布,叫做“更聪明的陪伴”。我提前跟大家解释一下,更聪明就是指很有智慧,我们有一种很美好的愿望,我们要造智能汽车,但是这个智能汽车造出来它是有情感的、有温度的、能够提供给你贴心服务的,核心词是智能、情感、陪伴,也就是共享。这个智能车能够很懂你,提供给你服务的,并成为你的忠实伙伴。这样我们把这个事项引申到我们工厂,也就是企业、员工、工业体系、合作伙伴,大家和谐相处,成为共同成长的伙伴,是这个意思。谢谢。
记者:我有一个问题问一下王院,广汽已经建立了硅谷研究中心,洛杉矶前瞻设计中心,这些都是大手笔,背后有什么深意?这些海外研究院对于广汽以后的产品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王秋景:其实这个手笔并不大,大手笔在我们自己家里,比这个手笔还大。去年4月份广汽硅谷研发中心已经正式运营,这个研发中心定位是前瞻技术,当时说起到三个平台的作用,一个是极具国际高端人才的平台,第二个是整合前沿技术的平台,第三个是对外开放合作的平台,主要是在两个领域,大的来说前瞻技术,一个是新能源汽车技术,一个是智能汽车无人驾驶,目前主要是做前瞻技术的研发,离现在市场上卖的车开发来说是稍微远一点,但主要定位是在前瞻技术研发上。
洛杉矶前瞻设计中心,主要是在整车内外,在前瞻概念设计上提供源泉、来源一样,主要做这个。今年4月份,洛杉矶前瞻设计中心正式开始运营,它的第一个正式任务就是开发明年底特律车展的概念车,它定位是在这儿。4月份,我们在底特律的研发中心也注册成功了,目前正在选址以及招聘人才,我们自己也派人过去了,估计会在7月份能够开始运营,这是我们相对前面两个来说更大一些的。它的任务定位在,帮助我们开发美国的车,也帮助国内来提高产品开发技术水平的,它主要定位在传统汽车领域里面。
总的来说,美国这三块都是我们广汽研究院和广汽自主品牌、自主开发经过了前十年的发展之后的成果。我们要树立一个更高的目标,要把我们自主品牌在国内处于比较领先的位置,未来的十年里头,要把它发展到能够在国际上跟其他的一流企业同台竞技,我们叫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前十年的跟随,再过十年能够引领发展,大概是这么一个定位。
冯兴亚:我补充一点,刚才王院长讲的海外设计中心,人才聚集的作用,在这一点上我们是非常看重的。广汽集团对人才非常的看重,广汽现在成立20周年,按照我们现在的愿景,要在40周年的时候让广汽成为世界一流的企业,成为世界一流的企业必须要有世界一流的人才,而且不是到40年的时候才有世界一流的人才,现在就要有,人才从哪儿来?我们自己培养是很重要的,刚才郁总讲了,他们自己做一整套的人才培养体系,包括我们最近建立了广汽大学。另外一个是人才引进,除了培养之外,人才要引进,我们去年在美国搞的一场海外人才引进,当时一年下来,大概引进了30多位。今年我们在6月份的时候先做欧洲地区的人才招聘,下半年还要做美国站,在欧洲要招聘,在美国继续招聘。再下一步,广汽乘用车在日本招聘,一个国际化的世界一流的企业一定是有世界一流的人才构成的,也许现在海外研发中心规模还不大,但是我们对它未来赋予的期望值还是比较高的。谢谢。
记者:最近发改委宣布了在一定年限内取消外资的股比的限制,关于这个消息,想看看您的意见,您觉得这样的一个规定对于将来中国本土的企业或者本土的汽车企业,中国自主品牌,这是一个有利的政策还是会产生一些消极因素的政策,具体到广汽,现在日本合作伙伴有本田、丰田、三菱,就这个政策,有没有考虑到要对股比的比率做一下调整?谢谢。
冯兴亚:谢谢您的提问。最近国家宣布的一些在汽车行业领域有计划的更加开放的政策,体现了国家更加开放的一种姿态,特别是目前在反全球化浪潮形势下,中国率先的扩大开放的领域,在一定开放的基础上增加开放的深度,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它也是中国政府开放的具体行动。对于汽车工业而言,肯定是要受到影响,特别像广汽,我们本身自己有合资公司,会有一定的影响,但是这个影响的程度,我认为也是可以控制的,不是像大家传的,狼来了,我觉得那是对行业没有自信,对行业不了解的表现。现在的合资公司当中,中方和外方对合资公司发展的贡献,老实说已经今非昔比。在20年前,有人说,中方对合资公司贡献为零,那个时代一去不复返了,那是20年前,20年是个什么概念呢?小孩从出生,已经超过18岁到成人了,汽车工业来讲,经过20年之后,到现在又是什么概念呢?一个工业产业的成长速度比人的成长速度要快,这是第一点,中方外方对合资公司的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仅是外资对合资公司发展起作用。
第二点,中外双方经过这十几年的合作,像广汽本田合作20年了,合作当中双方增进了友谊,增加了了解,也增加了互信。老实说,你说一个外国人,日本人到中国来,中国市场什么样的,中国人怎么想的,你能搞得明白吗?我经常跟郁总讲,我们每次开海外战略会议,我说你能不能找一个美国人给我报告,一个中国人跟我讲,美国市场怎么样,心里总是会打嘀咕的。目前中外双方建立了非常好的信任,我认为即便是放开了,也不一定就去找新的合作伙伴或者自己单干了,这个我认为是双方形成了互相支持、互相信赖关系之后所带来的。
第三点,老实说,这次政策放开之后,国家政策也是非常明确的,在这之前,应该说也是在不断的放开,只不过很多人不关心。比如说电动车,电动车在这之前也有一些政策,只不过没有人留意,你也可以去做的,只不过现在讲出来了,大家就觉得怎么着了。目前,传统汽车新上的项目,原则上不再批了,不再增加了,这个也不是新政策,早就有的,也是没有人注意它。就算是放开了传统汽车,你再去新建一个传统的新车企业吗?我想也不会的,现在什么时代了,电动化的时代,马上到来了,你再去建传统的汽车,这是背道而驰的。当然,股比的放开其实和调动双方积极性是有关系的,我们也主动降低了一些合资公司中广汽的合资比例,这样外放可能会做得更好,这是一个商业利益关系,如何调动双方积极性,(打比方)我觉得50和50是最好的,那就50跟50,股比调整是对公司本身发展的利弊权衡的结果。还有外资公司限制的数量,其实外资在中国找一家合作伙伴不少,奔驰、宝马都一家吧,通用也一家吧,这说明本身就有人选择一家的,一家和两家,两家和三家、多家是企业经营方式的一种选择,而不是政策的选择。所以综合这几点来看,我认为该找多家的早晚要找,该选单一的还是会选单一,各自根据自己的经营方针,企业实际去做,零部件也没有什么限制,昨天我们和爱信签了变速箱的合资合作协议,没有任何的限制,零部件没有限制,我们一样也合作了。合作最好,干吗不合作?我们到国外建厂,有人要和广汽合作,我高兴啊,有当地的合作伙伴,那么了解本国的国情,解决合资企业发展中我们不知道的问题,我们不会的问题,那多好啊,那就联合起来赚钱嘛。所以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开放的、是乐观的。谢谢。